三农资讯

关于大家

业务布局

云上垄上

采购信息

联系大家

当前位置:垄上传媒 > 三农资讯

土鸡住别墅 “135”模式开辟生态养鸡新路径


发布时间:2023-05-12

土鸡住“别墅”,这样的待遇简直不要太好。2016年以来,这种让土鸡住“别墅”的养鸡新模式在咸宁市嘉鱼县悄然兴起,听说这样养鸡不仅效益高,而且生态环保。今天,大家就去现场一探究竟。

在咸宁市嘉鱼县高铁岭镇九龙村,一栋栋可移动的新型鸡舍均匀分布在林地中,鸡舍配有产蛋窝、栖息架、带门的小地窗等,可拆装,方便搬运,新颖别致,当地乡亲们又将其称为“鸡别墅”。中午时分,天气略有一些炎热,但是土鸡们却悠然自得,有的躲在“别墅”中打盹,有的则在林中漫步,十分惬意。

咸宁市嘉鱼县高铁岭镇九龙村养殖户 孙才兰:

这个土鸡销售也是很紧俏的,一只鸡把成本除开了,大约40块钱的纯利润。

孙师傅先容,他采用的这种养鸡新方式,是由嘉鱼返乡创业能人张亮摸索出来的“135”林下生态养鸡新模式,即1间“鸡别墅”、300天养50只林下土鸡。

咸宁市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理事长 张亮: 

学习了我省“553”生态养鸡模式之后,大家回来之后就探索出来了一个“135养殖模式”,这几年大家带动了约5000户农户加入“135模式”,规模最高峰期的时候达到了30万只。

“135”别墅养鸡具有带动力强、投资小、见效快、生态环保等优势,近年来,当地农业部门大力示范推广,并规范养殖标准。

咸宁市嘉鱼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站长 曾华生:

现在家禽存栏160万左右,土鸡占到了半壁江山,现在林下生态养殖的有70万羽,接近1700户进行135模式养殖。

目前,咸宁市已基本建成完整的林下生态鸡产业链。生态养鸡不仅帮助乡亲们鼓起了“钱袋子”,同时也让“庭院方寸地”瞬间变身“农家致富园”。

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研究员

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畜牧产业链“515”行动技术首席 皮劲松 :

这个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,一个是这个模式适合本地的自然气候条件,生态环保、绿色发展;第二个就是适合庭院小户养殖,简单可复制,第三就是产品质量的管理可控,质量可靠。

专家先容,应用这种模式养好鸡,首先要选好址,养殖场区宜选在远离居民区、环境较好的地方。

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  副研究员  省畜牧产业链“515”行动生态养鸡技术协同推广负责人 潘爱銮:

应选择一个地势高燥,背风向阳,植被比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,比如树林下、竹林中、果园里,周边没有养殖场、屠宰场、化工厂等,要有水源、供电足、道路通畅,也就是必须确保水、电、路“三通”。

其次,在品种选择上,养殖户要优选适应性强、耐粗饲,觅食力强、能飞善跑的地方鸡和改良鸡。

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研究员 申杰:特别是江汉鸡、洪山鸡、双莲鸡在保种的基础上进行了选育,性能得到了提升,它的产蛋率有所提高,最后在鸡出栏的时候,毛色好看,肉质的风味也好。

另外,在养殖过程,养殖户还须把好鸡苗引入关,并对鸡舍定期消毒,科学管理。

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正高级兽医师 李德学:

鸡群在产蛋期间是禁止用抗生素的,用抗生素会引起鸡蛋的兽药残留,所以选择中草药制剂进行疫病控制和日常保健,减抗替抗,养生态鸡,生产安全的产品。

?

据了解,2016年以来,“135”林下生态养鸡模式在咸宁等地得到示范推广。下一步,我省将以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畜牧产业链“515”行动为契机,进一步加大“135”模式的推广力度,助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 正高级兽医师

院士专家科技服务畜牧产业链“515”行动推广首席 蔡传鹏:

这个模式是个别墅养鸡的模式,既经济又环保,因地制宜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形成了生态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绿色发展模式,实现养鸡生产与自然和谐发展,铺就了一条既有“含金量”又有“含绿量”的生态养鸡发展新路径。

来源:《垄上行》

动态资讯
年产值3000多万!襄阳老河口市金银花迎来收获季
眼下正是金银花采摘时节,在襄阳老河口市竹林桥镇陈家营村特色种植基地里,花开正浓,香飘四野,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今年首批金银花。 这两天,襄阳老河口市竹林桥镇陈家营村特
土鸡住别墅 “135”模式开辟生态养鸡新路径
土鸡住别墅,这样的待遇简直不要太好。2016年以来,这种让土鸡住别墅的养鸡新模式在咸宁市嘉鱼县悄然兴起,听说这样养鸡不仅效益高,而且生态环保。今天,大家就去现场一探究竟
鲟鱼“游”进小山村 乡亲共走致富路
在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杜家坪村,有五处天然山泉,水量大、水质好、无污染,正是看中了这里的自然资源优势,一名年轻小伙儿扎根这个小山村养殖鲟鱼,带动当地乡亲一起走上了致
“铁牛”下田显身手!助力再生稻高效栽插
眼下已经到了水稻插秧的季节了,在湖北田间地头,到处可以见到乡亲们忙碌的的身影。 采访当天,记者在仙桃市陈场镇诺一家合作社的再生稻田里看到,在农机手的熟练操作下,一台
最长18厘米!“毛毛虫”桑葚“甜蜜”上市
最美人间四月天,四月桑葚赛人参。这几天,在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的桑葚基地里,陆续成熟的桑葚挂满枝头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。 大棚里,一颗颗形似紫红色毛毛虫的桑葚,在阳

    年产值3000多万!襄阳老河口市金银花迎来收获季

    土鸡住别墅 “135”模式开辟生态养鸡新路径

    鲟鱼“游”进小山村 乡亲共走致富路

    “铁牛”下田显身手!助力再生稻高效栽插

    最长18厘米!“毛毛虫”桑葚“甜蜜”上市

    “苗”绘渔业“芯”蓝图 湖北举办2023年水产新品种推介活动

    裸斑好吃好养 乡亲潜心探索“鱼虾稻”生态种养新模式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